我国核桃产销现状及发展趋向
一、我国核桃产销现状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王,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历来被称为“木本油料”和“铁杆庄稼”,是我国开发山区首选生态经济树种。特别是薄皮核桃具有其他果品不可比拟的营养价值,据分析核桃仁含油量为63%—75%,比大豆、油菜籽、花生、芝麻的含油率均高。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5%左右,最高可达29.7%,高于鸡蛋(14.8%)、鸭蛋(13%)的蛋白质含量,为豆腐的2.1倍,鲜牛奶的5倍。核桃中的糖分含量为10%左右,每千克核桃仁中的热量高达33.49—35.58兆焦,比牛肉高7倍。核桃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约占总量的90%;其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超过蛋黄。因此,核桃仁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被誉为优质蛋白。核桃仁中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矿质营养和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古酸等多种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板栗、干枣、桃、柿等果实(略低于杏仁)。核桃仁中的锌、镁、铬等元素含量也很高。核桃是补气养血、润肺健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滋补营养食品,广泛用于食疗和高档菜肴,索有“万岁子”、“长寿果”之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我国核桃资源极为丰富,种植范围广泛,总产量位居世界主产国之首。20世纪50—60年代在国际核桃市场销售占有50%—60%份额,成绩辉煌。70年代以后,美国实行品种化和技术更新,一跃成为外销数量和经济效益大国。我国核桃虽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大国,但因产品质量较差,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和售价却逐年下滑,优势地位被美国取代。 据考证,早在2000年前,我国就有栽植核桃采果食用的文字记载。我国核桃的栽培面积和株数也居世界首位。据统计,目前我国核桃栽培面积约100万公顷,株数在2亿株左右,其中结果树8000万株。主产区有云南、山西、陕西、四川、甘肃、河北、河南等,这些产区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是我国核桃生产发展的主要基地。 随着果树生产形势的发展和技术管理的加强,核桃生产正从过去的粗放、半放任的状态经营向科学管理、集约经营方面转变,通过普及推广核桃实用增产技术和优良品种,核桃产量及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商品性状也有较大的改进。1986—1990年,全国核桃平均年产15.4万吨,其中1988年为17.8万吨,达历史新高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核桃生产的高产地区不断增加,年产1000吨以上的县有37个,占全国总产量的14.43%。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内核桃市场一片繁荣,我国核桃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发展核桃的热情有增无减。新品种迅速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国内售价连年攀升。目前,我国核桃栽培面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栽培面积超过了150万公顷,年产量近50万吨。 核桃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我国的核桃仁品质好,等级细,在国际上声誉很高。主要出口到德国、英国、瑞士、新加坡、加拿大、叙利亚、约旦、科威特、澳大利亚、黎巴嫩等国家。20世纪60年代我国核桃出口同法国、意大利形成鼎足之势,出口量约占世界核桃市场的40%—50%。70年代开始,美国核桃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一跃成为核桃出口大国,使我国核桃外销受到很大冲击,出口量下降许多,约为世界核桃总出口量的20%—30%。尤其是近10年来,美国核桃以外观整齐、品种划一占据优势,大量倾销国际市场,我国核桃的出口量继续下降,降至世界总出口量的20%以下,而且我国核桃的销售价格比美国低25%—34%,使我国核桃销售受到级大的限制。 我国生产的核桃除部分出口外,仍以内销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核桃的需求逐渐增加,售价也有所提高。因此,我国核桃生产的发展空间很大。 二、我国核桃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核桃产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良种普及率低,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较差,效益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限我国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现有核桃园平均每667平方米产坚果不足25千克,平均株产坚果30千克,产量差距比较悬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种子繁殖,良莠不齐 我国核桃由于长期沿用种子繁殖,形成了遗传上的多样性,性状分离现象严重,品质良莠不齐,优少劣多。多数核桃壳薄,取仁较难,种仁色泽较深;结果始期早晚不同,多数结果较晚,一般8—10年开始结果;单株产量差异悬殊,成龄树少则1—2千克,多者100—200千克。这种现象致使我国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效益慢,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二)管理粗放,单产不高 核桃管理粗放,单产不高,多年来一年是我国存在的老问题,有认识上的问题,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问题。面积发展较快,单产增加不快,且产量不够稳定。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在规划设计上、品种选择上开始受到了重视,但在具体操作上仍较差。因为从品种上看,有些地方仍然栽植实生苗,选购品种苗的地方地不严格。从单产来看,仍然不高,总体平均也没有大的改变。从栽植密度上看,多采用大冠稀植,单位面积株数较少,又由于核桃树冠形成较慢,进入结果期晚,造成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从而经营效益较差。所以说,核桃产品的发展必须引起产区领导和群众的高度重视。 (三)品种苗木混杂,质量不高 品种问题是核桃生产最重要的问题,其次是核桃园的规划设计问题。这两个问题决定了核桃园的前途和效益。从1996年核桃品种嫁接苗批量生产以来,涌现出了不少个体育苗户,但是苗圃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力,导致市场上出现假苗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采收较早,采后处理差,质量差,等级乱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树为户有、分散经营形式的出现,核桃产区出现了提早采收的陋习。据调查,目前大部分核桃产区提早采收10天左右,严重的地方早采20天左右。提早采收的核桃种仁瘦瘪,颜色深,涩味重,种仁品质下降,产量每年损失6%左右,且在采后脱青皮、漂洗及晾晒等方面不够重视,果面不干净,果实分级不到位,品种混杂,大小不一。因此,坚果质量较差,商品率低,这是目前生产与销售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 (五)病虫害严重 我国核桃多分布在丘陵山区,立地条件较差,加之对核桃园的管理粗放,致使树体高大(冠幅达7~8米,树高5~6米),冠内荫蔽,通风透光差,病虫害滋生蔓延。其中最严惩的是核桃举肢蛾、芳香木蠹蛾、黄须球小蠹、小吉丁虫、横沟蟓、云斑天牛、核桃黑斑病和流黑水病。据调查,太行山区及陕西商洛地区举肢蛾危害率达50%,每年有大量核桃被举肢蛾危害而失去商品价值,有些地方几乎全部危害,造成绝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