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产业和三七产业分别是我国中药行业的南北代表产业,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近10年来,双方发展各有特色,通过南北交流学习,对促进双方的产业发展均有重要作用。
一、概况 三七和人参均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是我国特有品种,分布于我国西南滇桂交界地区,北回归线附近。文山州集中了三七98%的产量,到2006年三七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895万公斤,三七产业产值16.2亿元,云南省三七产业产值超过35亿元。人参分布较三七广,在中国、韩国、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有分布,我国目前集中分布在吉林省通化、白山、延边等市(州),吉林省人参种植面积4000万平方米(6万亩),年产量400万公斤,占全国人参产量的80%,占全球人参产量570万公斤的70%,吉林省人参年产值6亿元。1997年,文山州政府曾经组织考察组到吉林考察人参产业,当时三七产业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都不如人参,通过10年的发展,目前三七产业从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超过人参产业。
二、种植情况 三七和人参都是半阴性植物,种植都需要搭建荫棚,目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有共同性,都是良种选育及土地轮作问题。三七需要轮作10年,人参需要轮作30年以上,三七的栽培为一二制,即育苗一年,移栽大田生长二年,人参多为二三制,即育苗二年,移栽大田生长三年。吉林人参目前在技术上没有完全解决农田地栽培的问题,必须伐林种植人参,限制了栽培规模的发展,近年来仅为三七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但人参种植领域内产品结构丰富,有野山参(野生人参)、山参(林下种植,自然生长15年以上的人参)、园参(人工搭棚二三制种植的人参)三类;而三七种植结构单一,只有人工栽培的三七。目前吉林蓬勃发展的是林下参,在森林中种植15~20年,价值为500~1000元/株,成为吉林人参种植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产量水平上,三七平均亩产鲜三七650~900公斤,园参平均亩产鲜人参800~1000公斤,人参是四倍体植物,产量高于二倍体的三七。在价格方面,近年来,鲜三七和鲜人参的市场价都为16~20元/公斤。在基地建设方面,三七和人参均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三七有3家企业通过GAP认证,人参有2家企业通过GAP认证。从种植领域总体比较,三七和人参在种植水平、集约化种植大户构成方面都比较类似,人参凭借野山参的历史影响,在培育高档人参方面,规模化开展了林下人参产业的培育,值得三七借鉴。
三、产品加工情况 三七产品开发的显著特点是以药品为主,走深加工高端开发的路线,白药系列、血塞通系列在全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三七使用单体皂苷开发的七生力(Rg1)、七生静(Rb1)已经投放市场多年,以三七为主的加工企业规模大,云南白药集团、云南特安呐制药集团等都是云南省重点扶持的十大制药企业,我州的三七龙头企业特安呐、金泰得、七花、金不换、金达利、古林天然药业全部通过GMP认证,2006年,全州共有三七加工企业18户,形成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妆品和保健食品4大类共119个产品,全州三七加工业产值5.03亿元,全省三七加工业产值20亿元。
人参产品开发的显著特点是以礼品和保健品为主,多为原料加工类,人参礼品类以山参(林下参)、红参为主,礼品种类远比三七丰富,礼品盒包装也远比三七精致。人参保健品市场企业多而杂,参业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功能不强,吉林省从事人参加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约有400多家,若包括个体人参加工户,则多达2000多家。整体上呈现出多、小、粗、低、简的状态,约有50%人参制品是由一家一户分散加工出来的,产品主要有:精制红参、生晒参、保健参、大力参、人参茶、人参可乐、人参蜂王浆等,人参的龙头企业有集安新开河、辉南的宏久药业和图门的延边特产实业,其中有2家通过GMP认证,集安市新开河有限责任公司是吉林人参最大的龙头企业,从其公布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数据看,到2010年,其产值1.5亿元,销售收入1.1亿元,上缴税金1600万元,均和现阶段我州的特安呐公司有较大差距,虽然通化东宝、延边敖东等大企业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知名度,但人参的利用量不大。
三七和人参相比,三七在药品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显著,据统计,全国有1302个制药企业以三七为原料生产药品,含三七处方获国药准字号批文有3207个,药品品种324个,进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有20余个,远远超过人参。礼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则是三七次之。在龙头企业方面,专业加工三七的制药龙头企业林立,人参加工的龙头企业则相比小而杂。因此,人参产业在产品加工及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方面是落后于三七的,但人参礼品领域的市场开发值得三七借鉴。到目前为止,三七和人参都在申报“药食同源”植物,但都还没有获得国家批准。
四、科研力量 我州直接长期服务于三七产业的科研机构是文山州三七研究所,承担了三七产业主要的公益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其他以州三七研究所为纽带,以项目合作方式阶段性服务于三七产业的科研机构有省药物所、云南农大、省农科院、云南大学、省中医学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形成以州三七研究所为主的科技支撑体系,三七产业科技支撑的多元化尚未建立完善。吉林人参产业的科研力量是立足于省的层面,栽培方面以吉林农大、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为主,产品开发、药理药化以吉林农大、中医制药研究院、吉林大学为主,此外,还有吉林省人参研究院专业从事人参研究。在人参主产区,地州级的有延边大学、延边特产研究所,各主产县均有县级人参研究所,承担培训和推广任务。因此,吉林人参产业科技支撑的多元化建设较完善,形成了人参产业的科研推广体系,但是科研单位分散,力量不集中,不能形成合力,也是目前人参产业面临的困难,吉林省政府正在筹划组建吉林省人参产品联合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对人参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将是一股重要力量。
五、标准体系、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证明商标等情况 标准化建设都是目前三七产业和人参产业主抓的重点,三七产业的标准体系依托于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 055.1-1999《文山三七综合标准》的14个系列标准和国家标准GB19086-2003《原产地域产品-文山三七》,在规范三七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三七植物新品种保护申报涉及的《三七新品种(DUS)测试标准》,正在申报中。人参产业的标准体系主要有国家标准GB/18756-2002《野山参分等质量》,GB/T15517.1-15517.6—1995《人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GB19506-2004《原产地域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从标准体系看,三七和人参均按各自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标准,下一步的重点都是对系列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其中,吉林人参计划完成30个国家标准进行制(修)订工作。
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方面,文山三七第一个在中药材领域获得国家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第111号令对“文山三七”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文山州行政区域内8个县,随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第130号令对“吉林长白山人参”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吉林省长白山区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江源县、通化县、集安市、辉南县、敦化市、安图县、汪清县、珲春市、蛟河市、桦甸市、临江市的14个县(市)。目前,吉林人参的保护工作已经启动,而文山三七尚未正式启动。 在证明商标方面,2004年12月,由文山州三七特产局代表政府申请“文山三七”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吉林人参在全力打造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注册了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质量证明商标,并将“长白山”注册商标从敦化市长白山特产市场有限公司转让到吉林省参业协会,目前已经上报到国家工商总局,进入试用阶段。
从标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证明商标的情况看,三七和人参均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积极开展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具备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六、产业文化 人参的文化源远流长,远非三七可比,人参4000多年的使用历史,440年的栽培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参文化由形成、延续,达到了目前的蓬勃发展。首先人参的本草考证、医学典籍研究已经十分完善,关于人参的传说、轶事的收集也极其丰富,人参文化的电视片、专著、歌谣也相继出版,抚松县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已经坚持了20年。相比三七,有文字记载为700余年的使用历史,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古代三七产区汉文化不普及,先人留给我们有文字依据可查的资料很少,三七节只办了2届,因此,三七的文化研究及推广、三七的宣传力度都与人参有很大的差距。
七、行业管理机构 三七的行业管理机构为州三七特产局,下设州三七研究所,主产县设县三七特产局,是十年前州政府到吉林考察后成立的。州三七特产局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围绕“基地、加工、科研、市场”四大平台建设,进行三七产业的行业管理,10年来,三七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997年,三七产业的产值2.2亿元,2006年发展到16.2亿元。种植方面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科技化发展、规模化生产的良好种植格局,三七加工业初具规模,呈现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三七药物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已形成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格局。
人参的行业管理比较混乱,人参是吉林的特色产业,最早在地州、县均成立了特产局,专门从事人参、鹿茸等特产的行业管理,2002年机构改革,各地、县特产局相继取消,合并到农业局,由于人参产业涉及农、林、医、药、加工等领域,农业部门很难实施有效管理,人参产业发展混乱无序,仅2年时间,当地政府又相继成立人参产业发展办公室,专业从事人参行业管理,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人参产业,推进吉林省人参资源整合开发工作,2005年10月,吉林省政府成立了省人参资源整合开发工作推进组,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省农委主任及科技厅厅长任副组长,作为吉林省政府人参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集中力量,统一打造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由于管理体制初步理顺,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有了良好势头。
八、产业发展思路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参产业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06〕19号文件指出,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灵魂,以质量为生命,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整合全省涉及人参产业的行政管理资源、生产加工资源、人才创新资源和市场开发资源,全面振兴吉林人参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促进各主产区地方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因此,整合现有资源是吉林人参产业近期的主流,吉林人参产业将会在打造统一的“长白山人参”品牌、龙头企业培育、统一执行标准和科技创新方面有重大举措。
三七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种植为基础,加工为重点,企业为龙头,效益为目标,完善产业发展链;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行业化管理,科技化发展的路子,打造三七品牌,提升三七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从三七和人参的发展思路看,各有特色,人参突出的是“整合”,三七突出的是“提升”。
九、三七产业发展思考和建议
1、重视和加强三七行业管理及科研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大力拓展三七系列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加快三七“药食同源”的申报,开发食品,丰富三七的产品体系。
3、培育高档礼品三七的栽培,开展林下种植三七的研究和试点。
4、加强三七文化的研究、收集和创作,保障三七产业有文化内涵支撑。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三七节”。
5、加快三七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实施,从统一商标的制作、管理和申报使用入手,促进政府知识产权对产业的推动作用。
|